产业赋能与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关系

直隶123 举报 | 买帖

目前国内有哪些做产城融合的企业?

产业与城市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的功能相互匹配,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带动城市更新,完善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实现产业、城市、人之间动态可持续的向上发展模式。

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一旦走上正轨,就会产生相应的聚集,吸收当地及周边资源,同时带动更多资源加速聚集,促进内部新主体的快速衍生和成长。

目前,中国CEO网以5000家企业会员和1000万中小企业数据库为基础,形成以空间为载体的产业集聚生态系统,助力地方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将资源引入本地,以技术赋能,以资源和资本为两翼,通过本地化运营团队打造立体产业落地模式,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

工业互联网如何赋能产业发展?

lIFe54。ZhIli123.coM

以韩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新能源企业上线后,基于大数据分析,车辆路线规划更加科学,人员调度更加合理,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减少事故,快速提升企业车辆运力;而且,徐工信息车联网平台合理规划了合作车辆服务网点,使得售后服务能够精准响应、快速完成,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韩云平台可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业务的客户需求。

成功案例涵盖了纺织行业、工程机械行业、部分行业、特种设备制造业、物流行业、建筑行业、智慧城市、医疗行业等。

lIFe54。ZhIli123.coM

国家赋能超特大城市国际竞争 15城发展再上新风口

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态。

尤其是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将是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

新华社30日发布的《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今年将引导超大城市提升高端要素配置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非核心功能向外拆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告诉第一财经分析,超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阵地或桥头堡,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目前有哪些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今年3月公布的《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目前城市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有15个,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6个。

这15个城市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武汉、成都、东莞、南京、杭州、郑州、Xi、沈阳和青岛。

换句话说,这15个城市将是中国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阵地。

在这15个城市中,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和重庆的人口都超过了1000万。

其余城市在500万到1000万之间。

lIFe54。ZhIli123.coM

其中,与去年相比,Xi和青岛是特大城市的新成员。

特大城市赋有特大城市等中心城市,提升高端要素配置能力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点。

牛凤瑞说,中心城市是创新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所以中心城市要素配置效率最高。

发展高端产业和技术能力,需要配置高端要素,但中心城市配置高端要素仍存在诸多制度障碍。

提升这些大城市高端要素的配置能力,第一步就是提升人才聚集能力。

牛凤瑞说,人才是知识的载体,离不开创新。

城市的本质是聚集,这将产生更深层次的分工和更高的效率

所谓的科技创新中心无非是科技创新人才比例较高,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高端人才。

除了人才,土地、制度等要素的供给也很重要。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升中心城市高端要素配置能力也成为众多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全国政协常委、民主建国会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视频会议上发言时建议,要通过深化改革释放中心城市的发展活力。

优化资源要素市场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明确中心城市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根据趋势适度增减土地利用指标,保持相对开放的人口政策,使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相一致。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带来了《关于调整非直辖的国家中心城市地方立法权限》提案。

lIFe54。ZhIli123.coM

他认为,这些国家中心城市在引领区域发展方面负有特殊责任,但制度供给跟不上。

目前,一些科研条件较好的地区希望通过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等载体,推动创新驱动。

近年来,京、沪、深、武、宁、成、Xi安等多个特大城市积极申请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争取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lIFe54。ZhIli123.coM

两会期间,川渝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共同提出,支持成渝地区建设西部科学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联合建议指出,在成渝地区建设西部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于发挥成渝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辐射带动西部大开发,支撑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在科教资源丰富的湖北,住在湖北的全国政协委员(CPPCC)联名提出提案,呼吁国家支持武汉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强或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大学在湖北转化科技成果。

全国预防一城化联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分析第一财经分析,引导超大城市提升高端要素配置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非核心功能向外拆解,意味着两个方向的提升:一是, 中国特大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高度要进一步提升,不断聚焦创新功能,在为世界做出更多贡献的同时,也提高了配置全球资源要素的能力; 二是特大城市要进一步提升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辐射力度,这需要形成城市群、都市圈等城市体系结构,形成国家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源体系。

“不要把超大城市的发展和周边中小城市分开,不要把所谓的高端功能和辅助功能分开。

既要发挥规划定位作用,又要依靠坚持不懈地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从而实现要素的合理配置

牛凤瑞说,缓解“非核心功能”,要限制土地用途,不能限制产业本身。「举例来说,如果一些制造业得不到土地,肯定不会发展。

所以,我认为,要以地定业,以业定业。

我国的土地规划非常严格,完全可以控制。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鹏分析,很多大型制造企业要依托大城市周边,特别是高端制造业集群,在大城市周边地区更容易形成。“这类产业的互补分工最终会带来‘双赢’的局面,从而形成联系紧密的都市圈。

在这个过程中,超大城市周边地区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由于超大、特大城市的户籍限制依然存在,周边城市在产业和户籍上已经具备优势,人口会向这些周边城市聚集,形成以超大、特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带动三、四、五线城市周边城市共同发展。